淘宝网埃及北临什么海以及艾吉奥三部曲switch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埃及北临什么海,以及艾吉奥三部曲switch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埃及为什么要迁都?尼罗河三角洲,2.4万平方公里承载4000万人口

我是米局长,关注国内外热点资讯、各国人文、国情、历史

埃及总统府11月3日发表声明说,根据埃及总统塞西的指示,埃及政府将从今年12月起迁往新行政首都。据悉,这座新首都位于开罗城外的沙漠中。

开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城市之一,在公元10世纪开罗已经建成了。然而,无论是古埃及还是希腊时代和罗马时代以及伊斯兰时代,开罗都是埃及无可争议的首都。

那么, 现在的埃及政府为什么要迁都呢?实际上,这是不堪重负之后不得已的选择。

01可怜的尼罗河三角洲,2.4万平方公里承载了4000万人口

埃及为什么要迁都?只有一个原因,沙漠、沙漠还是沙漠。

埃及面积为100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世界第29位,可谓是国土和人口大国。但是这个国家的土地可利用率实在是太惨了。因为这个国家的沙漠太多了。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而埃及整个国家几乎都被笼罩在撒哈拉沙漠的阴影之下,全国95%的土地被沙漠覆盖。

由于沙漠的原因,沙漠之国埃及全国都干燥少雨,气候炎热。这些土地没办法耕种也没办法发展畜牧业,肯定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这就造成了一个现状,埃及领土辽阔,但是可利用的土地就非常稀少。不过,埃及人还是有一块“鱼米之乡”,那就是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位于埃及的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既然命名为“尼罗河三角洲”,自然是因为尼罗河的缘故。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穿过撒哈拉沙漠,在开罗以北进入河口三角洲,在数亿年的冲击之下,尼罗河硬是在埃及北部制造了一个三角洲地带。这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道密集,水源充足,光照充沛,形成了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

而这个三角洲面积2.4万平方公里,集中了埃及全国三分之二的耕地。所以说,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离开了尼罗河的河水,埃及人民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只有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几乎承载了埃及40%以上的总人口,如果加上尼罗河沿岸,那么尼罗河养活了埃及几乎90%的人口。

所以说,尼罗河三角洲更是埃及人民生存的生命线。

而埃及首都开罗面积3085 km²,人口却已经达到2200万以上,这个人口密度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拿它和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做对比,上海人口是接近2500万,但上海面积6340.5 km²,是开罗的2倍,所以,开罗的人口压力是非常大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因此,埃及开拓新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02 埃及新首都,距离开罗45公里

2020年2月11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埃及人口正式突破九位数,成为全球第十四个人口过亿国家。急剧增长的人口和沙漠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由于开罗土地紧张,所以埃及政府自2015年开始,规划在开罗以东45公里的沙漠地带建立一座新行政首都,占地约700平方公里,预计转移约650万人口以及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政府预计新行政首都还将创造约200万个就业机会。

这座耗资450亿美元建造的城市其面积几乎是开罗的两倍,计划可容纳650万人口。

这是11月3日在埃及新行政首都拍摄的新外交部大楼。

总统府发言人巴萨姆·拉迪表示,待政府大楼等准备工作就绪后,政府将从12月开始迁往新行政首都,并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试运行。

埃及政府认为,需要建设新行政首都以吸收开罗迅速增长的人口。到2050年,开罗人口将翻一番,达到4000万。塞西还表示,新首都从新建道路、住宅小区到苏伊士运河扩建等其他项目吸引了投资者,并为该国1亿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美联社称,自7世纪穆斯林征服埃及以来,这个国家第一次将权力中心转移至开罗以外。

03 沙漠是埃及的保护神,也是国家发展的绊脚石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古时期曾引领人类文明之风骚长达近2000年之久。但这个国家和古埃及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由于沙漠的存在,埃及和邻国几乎没有什么领土冲突(除了和以色列)。所以说,沙漠可以算是埃及的保护神,使埃及的国境线比较安全。

但沙漠也是埃及国家发展的绊脚石。埃及的沙漠领土实在过于多了。

马特鲁省、新河谷省、阿斯旺省、红海省以及西奈半岛远离尼罗河三角洲,占埃及70%以上的领土,但人口连1000万都没有。马特鲁省有21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远大于我国河南省,但只有45万人口。新河谷省有37.6万平方公里,比云南省略小,但人口只有26万人,甚至不如我国一个县城的人口多。

光这两个省就占到埃及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你可以把这两个省比作我国的西部地区。我国西北虽然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但是好歹也有绿洲啊什么的,更何况我国地域广大,所以养得起巨大的人口数量。而埃及就不行了。

沙漠时刻侵袭着埃及的农业用地,而随着埃及人口剧增,埃及人在疯狂榨取尼罗河的水量,人和地,人和水,以及埃及和邻国用水的冲突都在不断加剧。埃及是非洲的强国和大国,但是,放到世界就是非常没实力的一个国家。

埃及的沙漠是埃及人的财富,因为这里有石油和天然气。但历史又证明,沙漠更是埃及的绊脚石,埃及要成为一个富裕和强大的国家,还为时尚早。

这就是沙漠之国,埃及。

你关心的就是热点,快来关注米君观察局。

哈德良——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抹晚霞,文武双全的盛世延续者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公元117年8月11日,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一抹黑色身影如疾风般驰入叙利亚总督府邸。这抹黑影不是别人,正是来自罗马城的使者。当气喘吁吁的年轻人将信件交给叙利亚总督时,对方却沉默了,因为他明白帝国的命运将从此变得扑朔迷离,未来的道路将充满变数。这个人,就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的养子——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

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

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是罗马帝国时代著名的“五贤帝”之一,在他的统治期间,罗马帝国停止了具有尚武传统且劳民伤财的大规模扩张战争,转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内政建设。哈德良在位21年,凭借着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勤俭节约的品德,不仅成功缓解了各民族间的社会矛盾,而且进一步促进了罗马境内的经济文化发展,将国富民强的黄金时代推向巅峰。18世纪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就在自己的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里称赞哈德良时代是“人类最幸福的时代”,给予了哈德良极高的个人评价。鉴于国内历史平台对哈德良的介绍较少,史料来源混乱,本期文章将以迪奥·卡西乌斯的《罗马史》和埃利乌斯·斯巴提亚努斯的《罗马君王传》作为主要参考文献,为各位还原历史上最真实的罗马皇帝,这位缔造巅峰盛世的传奇人物。

根据《罗马君王传·哈德良传》的记载,哈德良于公元76年1月24日出生在罗马城,父亲是图拉真皇帝的远亲埃利乌斯·哈德良·阿菲尔(Elius Hadrian Afar),母亲是图密提娅·波琳娜(Tumidia Polina),姐姐是埃利乌斯·波琳娜(Elius Polina),他是家中的独子。

哈德良的家族背景是十分显赫的,祖先曾经是居住在皮切努姆(今意大利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的部民,后来为了谋求生存,遂迁徙到西班牙境内,于公元前3世纪后半期定居在意塔利卡(今西班牙的贝提卡),成为当地最富裕、最有权势的世家大族之一,特别是哈德良的太爷爷马利林努斯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出任罗马元老的人后,埃利乌斯家族愈发根深叶茂,并且逐渐被世人所知。

古罗马圆形竞技场

古罗马城复原图

然而,哈德良虽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子弟,但是命运注定要给予他相当的考验。公元85年,年仅9岁的哈德良失去了父亲,家族遭遇动荡。由于哈德良自幼聪明伶俐,时任罗马帝国裁判官(或称大法官)的图拉真随即将其收为养子,与阿特奇安努斯一同担任哈德良的监护人,负责照看和掌管哈德良的家族财产。对于哈德良在图拉真家族中的早年成长经历,无论是《罗马君王传》还是《罗马史》等史料,都没有详细提及,这是一段历史疑云。不过,透过养母普洛提娅和表姐提娣娅对哈德良的喜爱,不难推断哈德良在图拉真家族的生活是很开心的,至少获得了对方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哈德良作为贵族子弟,很早就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其中尤其喜爱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明是地中海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有着非同凡响的地位。公元前168年,当罗马军团攻灭马其顿王国后,巴尔干半岛便纳入到罗马国家的版图,越来越多的罗马人选择接触和学习古希腊文化,就连罗马皇帝也不例外。根据罗马大历史学家苏埃多尼乌斯的说法,图密善几乎每年都会定期在阿尔班别墅举办大型的文体赛事,为此他还特地修建了一座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豪华竞技场,用于纪念朱庇特神的恩赐。在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下,哈德良也深受影响,以致于有人称呼他为“小希腊人”,可见年幼的哈德良对古希腊文学的造诣是何等深厚了!

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公元前168年,罗马军团攻灭马其顿王国

年轻的哈德良跟随养父图拉真南征北战

公元90年,14岁的哈德良被送回埃利乌斯家族的故乡意塔利卡,准备遵循传统参军服役。至于哈德良为何会选择此刻归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承旨认为这或许是罗马的风俗习惯。因为罗马男子在年满14岁时,通常会举行隆重成人礼,标志着他可以独当一面了,有义务掌控家族事务,而历史学家伯利也在《哈德良:焦躁的帝国》里提到了该观点,认可14岁的哈德良归家很大程度上源于习俗习惯。

无论如何,既然已经长大成人,哈德良就要直面世间,寻找人生的意义。哈德良首次参军,是加入到驻防西班牙的军团。令人惊讶的是,作为新兵,哈德良并没有严格遵循军团纪律,相反他十分热衷于狩猎,时常带着弓箭在野外奔跑,因此没少遭到百夫长的斥责和处罚。见养子四处惹事,图拉真也不放心把他一个人丢在外边,于是将其带在身边,随自己南征北战。也许是养父的监督,调皮的哈德良逐渐收敛了放纵的性格,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由于他善于处理后勤事务,细心能干,图拉真便授予他掌管诉讼判决的“十人委员会成员”身份,在军队里做一些简单的行政审查工作。后来,业绩突出的哈德良又被提升为“第二辅助军团”的军事保民官,地位水涨船高。

军事保民官,英文名为Tribunus Militum,属于罗马两大保民官之一,职级低于军团副将,在罗马军团里相当于副将参谋,职责与平民保民官有所不同。

公元96年9月,弗拉维王朝的末代皇帝图密善被敌对势力刺杀,涅尔瓦经元老院推举,成为新一届的罗马皇帝。两年后,时年45岁的图拉真被涅尔瓦收为养子,确立为帝国的继承人。图拉真的过继,不仅是涅尔瓦一次明智的选择,而且对于哈德良而言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能够成为庞大帝国的统治者。为了表示喜悦之情,哈德良动身前往上日耳曼尼亚,代表所在部队向图拉真致以祝贺。

提图斯·弗拉维乌斯·多米提安努斯(图密善)

位于日耳曼尼亚的罗马军团营地

公元98年1月28日,在位仅两年的涅尔瓦病逝,享年67岁。老皇帝的死讯,并没能第一时间传递给图拉真,这让哈德良深感忧虑,因为他清楚帝位空悬,随之而来的就是腥风血雨。为此,哈德良急忙起身赶赴位于帝国北疆的科隆,希望及时向图拉真传达先皇遗训。哈德良的举动,很快就遭到了阻碍,一方面自己的姐夫塞维安努斯竭力制造麻烦(塞维安努斯因向图拉真告密,致使与哈德良的关系恶化),阻挠哈德良的行动,想自己独吞报信功劳;另一方面,在赶赴目的地的过程中,哈德良的马车被人做了手脚,没走多远就散架了。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有人并不希望图拉真即位。然而,令人惊异的事情再次出现,徒步赶赴科隆的哈德良居然比塞维安努斯派出的使者先行抵达。正因如此,翻山越岭的哈德良重新获得了图拉真的赏识,在自己即位后就将他提拔入帝国的决策队伍。

图拉真成为帝国皇帝以后,与养子哈德良的关系日益密切。公元100年,在皇后兼养母普洛提娅的穿针引线下,哈德良迎娶了图拉真姐姐的外孙女维比亚·萨宾娜(Vibia Sabina)为妻,进一步拉近了与图拉真家族的关系,对他的仕途大有裨益。公元101年,25岁的哈德良顺利出任财务官,掌管帝国的财政大权,这是哈德良人生中担任的第一个要职,即便自己说话带有浓厚的乡音,曾经遭到元老们的嘲讽,但哈德良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不断训练口才和矫正发声,深化对拉丁语的学习。哈德良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回报。愈发喜爱养子的图拉真在对方卸任后,相继授予他诸多要职,特别是第二次远征达西亚期间,哈德良被任命为第一密涅瓦军团的指挥官,跟随大军出征作战。在战斗中,哈德良率领部队给予达西亚联军重创,用骄人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实力。在那之后,哈德良又于公元107年出任潘诺尼亚(今匈牙利西部)的行省总督,指挥驻军击溃萨尔玛提亚人,顺手还收拾了一批当地的贪污受贿者。终于,在公元108年,32岁的哈德良被皇帝任命为执政官,并且从皇帝亲信苏尔拉那里得知自己将会被确立为帝国继承人的消息。至此,哈德良成为了帝国最炙手可热当权者,不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子了。

马尔库斯·乌尔皮乌斯·涅尔瓦·图拉真

24岁的哈德良迎娶维比亚·萨宾娜为妻

图拉真的皇后、哈德良的养母——普洛提娅

值得一提的是,哈德良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养母普洛提娅的好感与支持。可以说,哈德良的政治生涯,很大程度上是普洛提娅的功劳,而这也为日后他继承皇位奠定了宝贵基础。公元117年8月11日,正担任叙利亚总督的哈德良收到了图拉真正式册封他为继承人的诏书。两天后,得知图拉真病逝的哈德良在叙利亚军团的拥护下宣布即位,成为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三位皇帝。

哈德良继承皇位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元老院,有人欢呼也有人不高兴。埃利乌斯·斯巴提亚努斯在《罗马君王传》里就明确提到,一些对哈德良接替皇位的负面传言开始流传出来,据说图拉真生前曾考虑过让自己的御前顾问奈拉奇乌斯·普利斯库斯(Narachius Priescus)做继承人,甚至对他说过:“倘若朕有性命之忧,就会把多个行省交给你管理。”同时,也有人声称皇后普洛提娅找人假扮早已病逝的图拉真宣布继承人的行为是大逆不道,要求严惩普洛提娅。

罗马元老院

在达西亚奋战的罗马军团

总之,类似的传言喧嚣尘上,似乎在引导公众质疑哈德良皇位的正统性。只是,传言终究是传言,并不能决定皇位的得失,要知道此时的哈德良已经羽翼丰满,实力不容小觑。作为长期被看作是明显接班人的他,凭借个人魅力和卓越军功,已经完全有能力召唤驻防莱茵河与多瑙河的多支军团,这是哈德良稳坐皇位的最大保障。对于顺利即位的哈德良来讲,他需要处理的不是那些流言蜚语,而是独自面对先皇图拉真遗留下来的庞大家业,思考如何才能守住祖辈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

哈德良即位后,旋即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巩固帝国的统治,力图在前辈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昌盛”,避免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承旨经过整理后,将这些政策简单概括为:

转攻为守,修筑防御工事,镇压犹太人起义;

提升元老院地位,秉持谦虚态度,确立收养继承制;

重视农业生产,畅通海路运输,兴修大型建筑。

1.转攻为守,修筑防御工事,镇压犹太人起义

在罗马帝国的扩张史上,图拉真是仅次于凯撒的成功军事家,他打破了“奥古斯都”屋大维时代就确定下来的对外国策,即坚守帝国的天然疆界,不随便对外用兵。屋大维之所以申明“天然疆界”的重要性,原因是罗马军团在公元9年9月的条顿森林堡战役中遭到日耳曼人全歼,使屋大维意识到罗马的扩张已经接近极限,需要巩固已有的土地。可是在图拉真即位后,这位极具军事天赋的皇帝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和财富,转移国内矛盾,遂集结大批军团,对周边国家发起了一连串的凶猛攻势,其中以达西亚战争、阿拉伯战争和帕提亚战争为典型。所以,当图拉真于公元117年8月9日病逝时,罗马帝国的疆域已经到达顶峰,东起两河流域,西至不列颠北部交界,南抵埃及,北临莱茵河与多瑙河前岸。如此幅员辽阔的帝国内,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相互参杂,难免会产生纠纷和矛盾,更何况新征服的土地短期内很难消化。

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图

公元9年9月,罗马军团在条顿森林堡遭到日耳曼人全歼

罗马军团撤回幼发拉底河西岸

为此,哈德良即位后,首先就和帕提亚帝国签订了和约,宣布罗马人放弃对亚述行省和美索不达米亚行省的统治,希望与东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哈德良的举动,使帝国东部疆界直接缩回到幼发拉底河,不仅节省了大批军费,而且摆脱了陷入恶战无法自拔的困境。罗斯托夫采夫在《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里称赞哈德良这一政策是“深谋远虑的统治者第一项任务”。在熄灭战火之余,哈德良开始在帝国的边境地区修建大型防御工事,其中以修建在不列颠北部交界的哈德良长城最为闻名,这道长约117公里的城墙,成功阻挡了皮克特人的袭扰,保护了当地城镇及民众的人身安全,并且成为哈德良军事防御策略的重要实物证明。

除开及时转变军事策略外,镇压犹太人起义亦是哈德良稳固帝国基础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耗时最长、代价高昂的现实难题。对于犹太地区的暴动,早在公元6年就出现了,不甘臣服的犹太人为了争取民族自由,不断爆发大大小小的起义,变成罗马帝国境内尾大不掉的安全隐患。公元115年,当图拉真指挥罗马军团在东部与帕提亚人激烈交战的过程中,昔兰尼、塞浦路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相继遭到犹太起义军的攻击,致使图拉真不得不分兵镇压。如何才能彻底解决犹太问题?这是哈德良必须面对的难题。

公元115年,图拉真亲征帕提亚帝国

罗马军团镇压犹太人起义

公元130年,哈德良开始在帝国境内巡视,启动希腊化政策的推行工作。据《罗马君王传》记载,哈德良在位21年时间里,几乎80%的时间是在外地度过,以致于许礼捷先生感慨道:“几乎没有任何一位皇帝以这样的速度,巡视如此广袤的土地。”在巡视埃及的过程中,哈德良下令禁止犹太人的割礼活动,并且要求在耶路撒冷城内修建朱庇特神庙。他之所以这么做,目的是尝试将犹太行省融入到希腊化世界,借助意识形态的同化削弱犹太人的反抗情绪。殊不知,此举反倒进一步刺激了犹太人的愤怒,于公元132年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巴尔·科赫巴起义”,犹太行省一片混乱,迫使哈德良不得不派出以塞维鲁斯为首的10万部队参加平叛,导致约58万犹太人被杀、985个村庄被焚毁,历时三年才平息战火。此后,犹太行省成为哈德良心中最头疼的顽疾,也意味着推行希腊化政策的想法破产。

2.提升元老院地位,秉持谦虚态度,确立收养继承制

哈德良对元老院的态度是十分尊敬的,这份敬意可以理解为寻找一种平衡的政治格局。因为他清楚元老院虽然没有了实权,但是依然在罗马政坛上占据着相当分量的话语权。哈德良在即位之初,就给元老院写了一封措辞严谨的信件,表达了自己在军团拥戴下继承皇位是迫于国家利益的无奈之举,请求诸元老的原谅。之后,他又恳求元老院尊奉图拉真为神,并赐予相当的荣誉。当面对元老院颁给他的“国父”尊号,哈德良也以功德尚浅为由婉言拒绝,甚至设法救助那些穷困潦倒的元老,让他们的儿子保留元老的等级身份。哈德良一系列良好的态度,获得了元老院的一致认可和赏识,帮他争取到了大部分元老与骑士阶层的友谊,为日后的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老院的元老们称赞哈德良的谦虚和慷慨

安敦尼·庇护

此外,对于皇位传承方面,哈德良将皇位交接事宜彻底固定下来,明确了以收养继承制作为元首权力交接的唯一方式,规定后继之君必须在接受皇位前确立下一代继承人,正如他在确定收养安敦尼·庇护(Antoninus Pius)的时候,要求对方承认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是自己的法定养子兼继承人,否则将不予接受他的地位。哈德良之所以强行要求安敦尼提前确立下一代继承人,目的是斩断长久以来围绕在皇位周围的不确定因素。自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后,由于他膝下无子,遂将55岁的提比略收为养子,初步确立起收养继承制。但是,帝国初年的收养继承制并不完善,皇帝很多时候只有在临终前才宣布继承人,这就在无形中给个别野心家提供了机会。到了暴君尼禄时代,禁卫军、行省军团和元老院开始介入皇位角逐,极大扰乱了皇位传承的正常秩序,著名的“四帝之乱”就是皇权交接混乱的反面教材。有了惨痛的前车之鉴,哈德良才决定从事实上确立收养继承制,保证皇位传承的顺利和安全,毕竟皇位的动向关系着帝国的稳定。

3.重视农业生产,畅通水陆运输,兴修大型建筑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立国之本、生存之基,长久以来就被中西方的统治者所重视。罗马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历代统治者都对农业给予了高度关注,例如他们颁布法令“禁止埃及出口的粮食输往罗马城以外地区”。哈德良即位时,罗马帝国已经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陆的庞大国家,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湖。只是,地域跨度太大,不可避免会造成农业生产分布不均衡,很多城市的储粮常年依赖海外进口。为此,哈德良在稳定政局后,首先就向阿菲利加行省颁布了“专门为该地区施行的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法令”,刺激当地的农业生产。其次,他又先后颁布了诸多垦荒法令,鼓励农民在占有的无人土地上耕种,国家承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并且免除部分赋税。这些政策,很好地促进了帝国的经济发展。

罗马万神殿

图拉真记功柱

在刺激农业发展的同时,哈德良也热衷于兴修大型建筑工程,借此畅通帝国境内的水陆运输。在罗马人的历史里,国家疆域扩展到哪里,道路就会修到哪里,这是他们的传统。正如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所言,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是军团移动的“高速公路”,同时也是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哈德良对罗马道路的改进,在执政之初就已经展开了,他曾经下令修建一条由安提诺波利斯城通往红海边的贝雷斯城的大道,该道路被称为“哈德良大道”。另外,在公元115年重修亚历山大里亚城时,哈德良也下令修建了一条通往尼罗河的170公里的道路,进一步完善北非的交通状况。除此以外,哈德良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建筑浪潮,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公元120年重建的罗马万神殿,成为至今唯一一座完整保存的罗马帝国建筑,代表了罗马时代精湛的建筑技艺,为后世建筑史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38年7月10日,哈德良皇帝病逝,享年62岁

公元138年7月10日,受万民敬仰的罗马皇帝哈德良在巴耶病逝,享年62岁,葬于那不勒斯湾北侧城市普泰奥利的西塞罗庄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据说,哈德良在临终前执笔艰难地写下了自己对世间的留恋:“小小的灵魂欢快着盘旋而出,这副躯体的主人,这具形骸的伙伴。哦,你现在就要离去,前往那即恐怖又遭罪的空虚之境,而不会再如以往那般嬉戏了!”这首诗歌,是哈德良为数不多的几首存世作品之一,饱含着一位老人内心的空虚情感。虽然人终究无法战胜天命,但是哈德良在位21年所做的突出贡献,为罗马帝国的日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采取防御与和平的军事政策,遏制了帝国资源的过分消耗,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推进各行省城市的罗马化,授予部分城市公民权,增强了各族人民的身份认同感;

完善收养继承制,强化中央集权,加速元首制向君主制的演变,巩固了帝国对行省的垂直统治。

【参考文献】

1.《罗马君王传·哈德良传》

2.《罗马史》

3.《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4.《罗马帝国衰亡史》

PS:尊重版权,谢绝转载,感激不尽。